【聚焦党代会】党代表访谈特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7

访谈主题:砥砺前行  蝶变新生

访谈时间:2021年10月26日

访谈对象:鄂城区发改经信局局长皮兴进、鄂城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志军

关键词:武鄂同城,城乡融合、优化营商环境、店小二


主持人: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武鄂同城,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鄂城区作为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将从哪些方面去推进武鄂同城一体化?下一步,又将如何加快融入武鄂同城的发展布局?


(鄂城区发改经信局局长  皮兴进)

皮兴进:我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我区主动对接嵌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武鄂同城融合发展。围绕“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制定了《鄂城区打造武鄂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十大工程行动方案》,充分发挥鄂城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域,全力助推武鄂同城发展。可以分为三点: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标国家战略以及省、市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新港路,打通承担武鄂重要物流中转、交换、衔接功能的货运物流节点;协调推进高新大道鄂城段提质工程建设,完善连接武鄂中心城区城市中轴线。积极服务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主动与市发改委对接,规划衔接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和13号线的市域铁路,畅通鄂州机场至武汉左岭站轨道交通微循环,打造武鄂“1小时通勤圈”。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互促互补。抢抓武汉“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机遇,培育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6大新兴产业,打造以普路福和铠尔慷为引导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悦科(湖北)大数据为引导的大数据产业链、以中新开维现代牧业为引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兴欣建材和金牛管业为引导的新材料产业链等4条产业链,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推进44个区级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区域产业整体对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建科创大走廊。


三是加快科研资源互享互利。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条件、深厚人文底蕴、丰富资源禀赋,将鄂城滨江科技新区打造成武鄂同城的突破口,光谷科技大走廊“引爆点”。强化校地合作融合力度,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赴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地合作交流,并与武汉工程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培养交流,从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进一步扩大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应用。这是我们目前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科技改变未来,相信五年后鄂城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武鄂同城的持续推进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密不可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王局长您好,今年咱们鄂城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相关工作上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3.jpg

(鄂城区行政审批局局长  王志军)

王志军:2021年以来,鄂城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以“一网通办”为抓手,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全力打造服务优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窗口形象。我们目前所取得工作成效有四点:


1.“一网通办”全部实现。一是严格按照“一网通办”建设要求,组织区直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一网通办”培训,实现了“一网通办”五级联通。二是湖北政务服务网鄂城区发布县级政务服务事项710项,镇级事项1579项,村级事项6494项,网办率和连通率均达100%,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三是制作“一张清单”,对区直710项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编制“一套指南”,明确办理条件,优化流程。这样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把事儿办了。


2.“跨城通办”先行先试。今年4月,鄂城区行政审批局在全市率先开展“跨城通办”工作,与黄石港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相互沟通、友好协商、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两区范围内建立行政审批领域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20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两地跨区域通办。


3.“鄂城快办”成为靓点。6月份以来,在政务服务大厅醒目处设立“区长(局长)鄂城快办”服务窗口,实行区“四大家”领导轮值带班、区直部门负责同志轮值坐班制度。通过发挥区“四大家”领导协调作用,构建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办事企业、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查找和收集各部门在服务群众、为民办事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4.“高效办成一件事”获得感不断提升。一是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对标国内先进地区,最大程度压减承诺办理时限,鄂城区总办件时限93579天,压缩时限到12315天,压缩时限达到85.7%。将更多承诺事项调整为即办事项。二是减材料。鄂城区减材料3780个,其中“硬减”125个,占比3.31%;身份证、户口簿、营业执照等51类证照在线共享调用“免提交”3653个,占比96.64%,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体验。这是我们目前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五个更大力度”服务市场主体的要求,想请问一下皮局长,我们鄂城区是如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有哪些相关政策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皮兴进:今年以来,鄂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区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的18个评价指标中,登记财产、保护少数投资者、招投标管理三项指标在10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政府采购和纳税指标分别排名第三、第八,9项评价指标名列全省第一方阵。围绕省、市优化营商环境“30条”“48条”,出台了我区优化营商环境“49条”,打响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发令枪”。我区围绕惠企、稳企、援企、暖企,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相信大家从这些数据也能看出来,我们在优化营收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总结以往经验的话,主要有这三点:

一是以“放管服”为切口,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70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领尽领,压缩审批时限85.75%,网办率和连通率达到100%。“证照分离”改革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全面对接国家层面523项和省级层面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准入”“准营”同步提速。实现企业开办“210”,推进企业开办“110”。自主推出“我要开餐馆”“我要开副食店”等2项主题服务事项,“我要开餐馆”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在全省交流。在全市率先实现“跨城通办”,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与黄石港区“一链办理”。推出工业项目“四证合一”“两证同发”,材料清单从47项压缩至18项,并与《土地不动产权证》同时核发,实现拿地即开工,该创新事项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批典型在全省推广复制。


二是以惠企便企为抓手,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下降。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兑现政策承诺,上半年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免近4000万元,初步实现以政府收入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的预期效应。研究制定惠企政策,拿出500万奖励企业技改项目,并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税收强度高的企业实行奖补,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支持精准度,加强银企对接,区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实化“助保贷”,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以创新服务为驱动,企业发展难题不断破解。线下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区长(局长)轮值窗口”和“办不成事窗口”,区长带领各部门局长协商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的问题。线上打造“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全方位受理、办结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招工用工、融资需求、政策支持等方面困难问题,畅通企业诉求反馈及办理渠道;全面取消迁移时清税注销、发票缴销等流程,实现市内带票、带税迁移“自由行”,办理时间从以往的1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通过减环节、减跑动、减材料、减时限,不断优化办税方式,打通了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的堵点,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




主持人:昨天的辉煌已过去,今天的辉煌要争取,明天的辉煌需努力。那么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我们在武鄂同城一体化和行政审批这两方面,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王志军:在行政审批方面,主要有三方面:

(一)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推进统一受理平台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办件“全量感知”。推动事项“综窗”受理,在我区新政务服务大厅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智慧政务服务区、不动产服务区、市场准入区、项目建设服务区、综合服务区、民生服务区,全面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推动高频事项综窗办,联办事项专区办,跨域事项专窗办,特殊事项绿窗办,逐步实现无差别窗口业务办理。 


(二)推动“好差评”全覆盖。全区各级实体大厅服务窗口、政务服务网、自助终端办理的所有政务服务全部纳入“好差评”系统,实现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重点强化政务服务机构办事流程、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便捷性等评价指标,构建覆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全方位、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三)探索“跨省通办”机制。坚持“思想破冰”,改革创新,打通壁垒,服务前移,认领发布“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对接国家、省“跨省通办”平台,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办事窗口,推进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打破地域、户籍界限,推进涉税、社保、婚烟登记、财产登记等重要事项“多点办”“就近办”“全域办”。

 



主持人:未来五年发改经信局会有哪些动作呢?


皮兴进:在武鄂同城方面,下一步,我区坚持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鄂城区打造武鄂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十大工程行动方案》,着力共建光谷科技大走廊,推动与武汉深层次、多方位对接,积极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战略支点。


一是打造高速互通延伸线。围绕融入武汉交通枢纽布局,推进城市干线与高速路口相连,加快规划实施武阳高速柯营村出口至316国道(唐墩段)公路建设,与武黄高速(路口)互通;推进武阳高速(柯营村出口)三山线至泽杜线公路建设规划,与106国道互通;推进葛山大道西延至汉鄂高速(横穿武九线、新港河、长港河)公路规划建设,畅通武汉中心城区-主城区-湖北花湖机场的高速快速通道,打造武鄂高速路口至主城区“0.5小时通勤圈”。咱们鄂城人去武汉就更方便了。


二是打造休闲旅游延伸带。立足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优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展现城市特色风貌,推动武鄂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荆楚文化、三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吴王城;深挖鄂城、武汉深厚文化渊源,围绕故事同讲,讲好武昌起义等武鄂红色历史故事。立足武汉城市圈现代都市农业定位,强化“一红一绿”示范带引领作用,推动长港河沿岸、西山公园、莲花山景区、四峰山-白雉山沿线,大力发展武鄂城市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承接武汉的休闲旅游体验中心。


三是打造产业平台延伸地。对接武汉东湖高新科创大走廊,借助湖北花湖机场对外口岸优势,充分发挥武鄂同城产业先导优势,重点将鄂州滨江科技城青天湖片区青天湖生态科学城纳入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探索总部经济、共建园区、飞地园区等合作模式,加快推进花湖开发区扩区调区,着力打造泽汀碧转型发展产业园、花湖临空产业园、鄂州滨江科技城等产业发展平台。探索推行工业地供应和m0供地模式,推动樊口、花湖、泽汀碧与东湖高新区联手共建“园外园”,努力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城”,推进产业共引、设施共建、政策共济、利益共享。


四是打造城市魅力延伸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强化主城区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空港服务、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加快推进吾悦广场、居然之家城市综合体、温德姆酒店、持恒之城广场建设,全面提升主城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水平,将鄂州中心城区建设成武汉中心城区的副中心。


五是打造政务服务延伸网。围绕打造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高标准启动政务服务中心改建搬迁工作,打造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政务服务中心。统筹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武鄂 “跨市通办”“一网通办”。像大家关注的医保、公积金,将来会逐步实现互认互贷。


皮兴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制度供给,切实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开展“五减”“四办”,探索更大范围的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优化注销流程,简化注销程序;巩固“多证合一”登记改革成果,促进“多证合一”登记常态化持续推进“三千工程”,坚持“十必须十不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厘清监管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大关系市场秩序安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设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二是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严把项目审核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对水、电、气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切实为企业减负。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用电、用气成本。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强化宣传督导,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企业关切,及时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通过“企业直通车”向市场主体及时精准推送。积极挖掘“放管服”改革的正面典型,传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切实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督查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反馈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