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平:走好转型路 建好新鄂城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4

1.jpg

2.jpg

鄂州市鄂城区将紧紧围绕“现代化美好鄂城”总定位,打空港牌、做山水文章、走科创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筑牢鄂州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着力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城乡融合示范区、全省最具幸福感的区域之一。


一、加快重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一是做大增量。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先”发展理念,围绕“157”产业集群,高标准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和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推进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着力引进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等头部企业。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达产见效,确保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做优存量。出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政策,奖励年度纳税大户和“亩产英雄”。支持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创业共同体。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推动新增技改项目早动工、早建成、早达效。实施“腾笼换鸟”行动,推动泽汀碧片区、花湖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做强变量。高起点推进滨江科技新区落地,打造国家级高新区。积极承接武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以樊口片区为龙头、牵引花湖和泽汀碧片区、辐射全域的鄂城创新轴,全力服务“葛店—华容—鄂城—临空经济区”横向沿江产业科技创新带建设。健全区校合作新机制,办好武汉工程大学青天湖产业技术研究院。四是做实常量。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精准把握执法司法力度和温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实施“三千工程”,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打造“办事不求人”“只说yes不说no”的服务品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提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型。一是加强生态治理。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扬尘、机动车尾气,大力开展秸秆禁烧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全域推行垃圾分类。积极推行林长制,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和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推广岳石洪村工矿废弃地复垦经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发展。落实“双碳”目标要求,完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源头防控。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程潮铁矿、金属矿山绿色化转型。以汀祖镇为试点,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探索林权、碳排放权参与市场交易和融资。深化生态价值工程改革,为争创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贡献鄂城力量。三是深化要素配置改革。深化产业用地“标准化”出让方式改革。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全面开展“批而未供”土地整治,加快低效用地消化处置。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市城投及中省投融资平台战略合作,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利用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破解城乡发展资金难题。


三、促进城乡融合,推动生活方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一是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按照“东接、南拓、西进、北控、中优”的思路,协同推进武阳高速互通延伸线等道路建设,启动吴楚大道鄂城段提档升级工程,推动葛山大道、寿昌大道西延项目尽快实施,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滨江公园四期、洋澜湖湿地公园二期、樊口水生态公园建设,协同推进鄂钢智慧钢厂和西山风景区两个4a级景区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城市客厅”、“城市阳台”、“城市书房”。加快推进商业街改造升级,培育发展夜经济,把人流吸引到鄂城、把消费吸附在鄂城。二是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实施城乡风貌提升工程和“擦亮小城镇”行动,开展316、106国道和碧花线等国省干道沿线综合治理。推进“农业+”业态融合,强化长港河沿岸、四峰山—白雉山“一红一绿”产业示范带引领作用,打造高品质乡村生活综合服务区。支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新城。做优“武昌鱼”等本土品牌,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建设临空创汇农业示范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持续开展“鄂城楷模”评选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发挥“春满鄂城”志愿服务品牌作用,完善嘉许奖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深度挖掘利用鄂城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再现“古武昌八大景”。加快布局和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推进“吴都·乔街”落户建设,带动优秀文化资源项目化、产业化。


四、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治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一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区域化党建,健全完善“五级组织架构”,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双认领、双评价”机制。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数字化治理经验,探索实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深化“红色网格驿站”“共享+众筹”“邻里互助”服务模式,争创全国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二是打造乡村治理样板。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启动未来乡村社区建设试点,适应“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不同需求。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和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培养“一懂两爱”“三农”人才队伍和现代职业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三是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启动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樊口零工市场和古楼镜园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完成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主城区至少建设3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承接办好市级21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高标准建设樊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港镇、汀祖镇急救站建成投入使用。推进镇街卫生院(服务中心)和乡村卫生室达标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急救圈”,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作者系中共鄂州市鄂城区委书记董国平)